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挺身而出,奔赴前线。在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年代,众多英勇的生命用鲜血与肉体筑起了抵御侵略的钢铁长城,他们守护着家园与百姓的安宁。然而,在这片战场的背后,也有无数不为人知的英雄,默默奉献着。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危险与挑战的年代,一名普通女子勇敢地承担起了肩上的责任,不仅救治了无数受伤的战士,还为他们带去了希望与重生的勇气。
在这个动荡的时代,她的身影成了众多伤员心中的一道光。这位女子不仅是战地医院的医生,更是无数因战火受伤的战士的守护天使,她给予了他们重新站起来的力量,使他们有勇气面对眼前的困境,迈向新的希望。在国共合作的时期,她所服务的医院也接收了不少国军的伤员,然而,在一次送伤员返回部队的过程中,一位副官突然从腰间抽出手枪,令所有人惊愕不已。为何他会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难道他要对这位仁心仁术的医生报恩变为仇恨?
展开剩余82%这名女子并非寻常人,她名叫栗秀真,年仅24岁便担任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野战医院的院长。在这位年轻女性的背后,承载着家族的传统与责任。栗秀真生于1915年12月,来自河南沁阳崇义镇。那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军阀混战,民众生活困苦,许多贫苦农民因饥寒交迫死于街头。面对这种乱世之况,栗秀真心怀救国救民之志,毅然选择走上了医学道路。她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家庭的影响让她从小便对医学充满了浓厚兴趣,尤其是中医,她深受父亲的熏陶与指引,是父亲带她走进了这条崇高的医学之路。
在1930年,正值战乱和困厄并存的时期,15岁的栗秀真决心投身医学,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涯。尽管年纪尚轻,但她对医学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毅力促使她进入了惠民医学专科学校。她立下誓言,要在医学领域有所作为。在这片充满危机和机遇的时代,她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才智与能力,很快在学校中崭露头角,并凭借着不懈努力成为了护士长,展现了卓越的领导才能。
四年后,栗秀真来到湖北应城,在当地的“汤池临时学校”担任职务,然而,她在这里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她开始接触到前线,开始了她在战地医院的艰难历程。1939年,年仅24岁的栗秀真被任命为应城县抗日游击队军区医院的院长。这个职位,身为一名年轻女性,尤其是从护士背景转型而来的院长,遭遇了不少质疑与挑战。但她没有因此退缩,相反,她凭借自己出色的医学能力与卓越的领导才能,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与认可。
随着医院的逐渐壮大,栗秀真带领她的团队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医院最终被改名为“新四军豫鄂先遣支队野战医院”,并成为新四军重要的后勤保障力量。这个野战医院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部队的移动而不断转移。在一次次战地奔波中,栗秀真依然保持着她少女时期的纯真与乐观。当她首次抵达一处新驻地时,兴奋地感叹:“这里的山林葱翠,空气清新,真是伤员们疗养的理想之地。”此地位于县城之外七十多里,远离战区,是一个极其适合疗养的静谧之地。栗秀真无疑是战地医院在身心疲惫中为伤员们带去一丝慰藉。
然而,战地医院的生活充满了变数。1940年,栗秀正在忙着为伤员包扎时,一名通讯员急匆匆地跑来,告诉她需要立刻转移。栗秀真感到疑惑,医院刚刚转移到这个地方,为什么又要搬迁?当得知附近有国军的军队活动,且有可能威胁到医院安全时,栗秀真迅速做出了决定:立即组织医院转移。可医院的转移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已经设立的敌军哨所,如何顺利撤离成了最大难题。
栗秀真深知,转移的过程十分艰难,伤员们的伤情不容忽视,而途中可能遇到敌军的阻拦,这对医院的每一名工作人员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经过一番思量,栗秀真决定等待第二天再行撤离。当时的她,已然成为新四军的重要支柱,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她始终不曾动摇。
在转移过程中,他们不幸遇到了一处蒋军的哨所。为了让医院安全通过,栗秀真主动与蒋军指挥部的军官沟通,尽管她明知这样的交涉十分危险。蒋军军官牟廷芳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兵,他解释道,他们的部队正准备进攻应城的日军。在这场对话中,栗秀真不仅提出了新四军可以为蒋军提供医疗援助,还主动表示,即使物资匮乏,也愿意无偿提供药品,给蒋军一个支持的信号。这份关切深深打动了牟廷芳。
就在双方交谈间,战场上不断传来炮火声,而蒋军的伤员也陆续被送到栗秀真的野战医院。当牟廷芳面临失败后不得不撤退时,他委托栗秀真照顾伤员。栗秀真心中明白,这份责任意味着医院将面临更加艰难的挑战,但她依然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栗秀真接手了300多名蒋军伤员,尽管这给医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腾出空间,她不得不提前让一些新四军伤员出院。与此同时,栗秀真还面临着蒋军内部部分顽固派的敌意,他们怀疑新四军是否有别的目的。然而,栗秀真始终保持着无私的医者仁心,尽管这些伤员的背景复杂,她依然为他们提供了全力的照顾。
随着时间的推移,蒋军伤员陆续康复,并通过川军转送回了94军。然而,在一次返回途中,一名副官忽然掏出手枪对准了栗秀真。这一突发状况让所有人都惊恐万分,幸亏警卫战士及时制止。副官解释称,这一举动源自他对新四军“别有用心”的怀疑,但栗秀真却宽容大度地原谅了他,并以一笑回应:“你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副官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深感惭愧,诚恳道歉,栗秀真则以她那宽广的胸怀与智慧,为国共之间的和解与信任架起了一座桥梁。她始终秉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人民的承诺,在革命的后方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守护着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们的生命。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开户要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