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CSTMLKAC 由 8 个氨基酸组成,单字母序列为 CSTMLKAC,对应的氨基酸分别是半胱氨酸(C)、丝氨酸(S)、苏氨酸(T)、甲硫氨酸(M)、亮氨酸(L)、赖氨酸(K)、丙氨酸(A)和半胱氨酸(C)。
在分子量计算方面,半胱氨酸分子量约 121.16Da,丝氨酸约 105.09Da,苏氨酸约 119.12Da,甲硫氨酸约 149.21Da,亮氨酸约 131.17Da,赖氨酸约 146.19Da,丙氨酸约 89.09Da。8 个氨基酸形成 7 个肽键,脱去 7 分子水(每分子水约 18.02Da),经计算,其分子量约为 935.12Da(实际数值因氨基酸分子量取值和计算精度存在一定误差),分子式大致为 C₄₀H₇₀N₈O₁₃S₂ 。该序列两端的半胱氨酸赋予其形成二硫键的潜力,这可能显著影响其空间结构和生物学功能,而其他多种不同特性的氨基酸组合,也让 CSTMLKAC 具备多样的化学性质,但目前其确切功能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供应商:上海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结构特性
一级结构
CSTMLKAC 的一级结构中,两个半胱氨酸残基是关键位点,它们的巯基(-SH)具有较高反应活性,可氧化形成二硫键,将多肽链连接成环状或特定折叠构象,从而增强多肽的稳定性 。丝氨酸和苏氨酸含有羟基,可参与氢键形成,也可能作为磷酸化修饰位点,影响多肽与其他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甲硫氨酸的硫醚键具有一定疏水性,且硫原子具有潜在反应活性;亮氨酸和丙氨酸属于疏水性氨基酸,能够形成局部疏水区域,影响多肽的空间折叠 。赖氨酸带有正电荷的氨基,赋予多肽一定水溶性和与带负电生物分子结合的能力,同时为多肽修饰提供活性位点 。这些氨基酸特性相互配合,构成了 CSTMLKAC 独特的一级结构。
展开剩余63%空间结构
若两个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CSTMLKAC 会在空间中形成相对稳定的构象 。二硫键固定多肽链部分区域,限制构象自由度,促使形成特定三维结构 。带羟基的丝氨酸和苏氨酸、带正电的赖氨酸倾向于分布在多肽表面,增强水溶性;甲硫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的疏水基团则可能被包裹在内部,形成疏水核心 。氨基酸之间还会通过氢键、离子键(赖氨酸参与)等相互作用,进一步稳定空间结构 。这种独特空间结构决定了它与其他生物分子结合的方式和特异性。
三、作用机理
与生物分子结合
CSTMLKAC 可能凭借自身结构与生物体内多种分子相互作用 。赖氨酸的正电荷可与带负电的 DNA、RNA 或某些蛋白质区域结合,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稳定结合复合物,影响基因转录、翻译过程,或调节蛋白质活性和功能 。半胱氨酸的巯基除形成二硫键外,还可与金属离子结合,参与体内金属离子转运,或作为某些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 。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羟基可与其他分子形成氢键,参与分子间特异性识别和结合 。甲硫氨酸、亮氨酸和丙氨酸形成的疏水区域,可与蛋白质的疏水口袋结合,影响蛋白质构象变化 。
细胞功能调节
在细胞层面,CSTMLKAC 或许能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 。它可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外物质的运输和信号传导 。也有可能进入细胞内,与细胞内的信号通路蛋白相互作用 。例如,通过与特定蛋白结合,激活或抑制相关蛋白的磷酸化过程,调控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 。在免疫细胞中,CSTMLKAC 可能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参与免疫反应的调控;在肿瘤细胞中,也许能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不过这些作用目前多为基于氨基酸特性的推测,还需大量实验验证 。
四、研究进展
基础研究探索
目前对于 CSTMLKAC 多肽的研究或处于基础探索阶段 。科研人员可能正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该多肽,并研究其在不同 pH 值、温度、离子强度等条件下的溶解性、稳定性 。同时,利用光谱学技术(如圆二色谱、核磁共振)等手段,解析其空间结构,明确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构象特点,为深入了解其功能奠定基础 。此外,还会通过细胞实验,观察该多肽对不同细胞系的影响,筛选可能的作用靶点和生物学效应 。
潜在应用研究
在潜在应用方面,若研究发现 CSTMLKAC 多肽具有抗菌活性,科研团队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其结构,开发新型抗菌多肽药物,以应对抗生素耐药问题 。鉴于其可能具备的细胞功能调节作用,在肿瘤治疗领域,可能会探索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潜力,研究将其与纳米技术相结合,构建靶向肿瘤细胞的递送系统,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富集程度 。另外,基于其对金属离子的潜在结合能力,CSTMLKAC 也有可能在重金属解毒、生物传感器开发等领域展现应用价值 。
产品信息来源:楚肽生物
所有产品仅用作实验室科学研究,不为任何个人用途提供产品和服务。
发布于:湖北省炒股开户要求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